只需要提交代码,喝杯咖啡回来,数台或成百上千的集群已经运行中

几年以前都不敢想象,那时候系统不成熟,都是开发人员直接上机房

  • 曾经在没有DVD的时代,带着5/6张光盘从裸机开始部署系统
  • 数百页的安装手册,其实不算什么
  • 糟糕的是一个命令打错,就得从新来过,但是 ` 和 ‘ , l 和 1 实在是区分不清啊 -
  • 硬件的稳定和兼容,不把开发折腾死不罢休,启初是 SUN 机器,除了贵点一切都好。卖了以后公司想切换结果成了安腾的小白鼠。。。。

    现在通过虚拟化镜像文件,搭配Orchestration系统一起使用,一个描述文件,完成所有工作。赞!!!

    这周趁 MAC 重装,在家顺便就一起捣腾了Windows、 Ubuntu(基于windows上的vm player虚拟)、Debian(NAS),我把自己分时调度到各个的键盘上^_^,体会也是相比以前一切简化太多

软件安装方式的巨大变化

  • 搭建 OS X、Linux、Windows 几套环境,一般都不敢想
  • 过去很不方便,需要手动去网站下载软件,然后一步一步安装,经常遇到网络问题,一阻塞就是半天。

  • 这个所有程序员的痛,随着UNIX/LINUX文化的影响,大家逐渐把 yum、apt 这样安装软件的方式普及到了各个环境和语言

    当然 Windows 只算有半个, Windows 10 引入的 应用商店,第一次有了官方的应用下载市场

    CPP仍旧高傲的一个人玩


各个仓库

  • MAC OS : homebrew
  • Linux : apt (Ubuntu、Debian)、yum、yast
  • Windows : 微软大爷不提供

  • CPP : 从来都是内存管理、连接池、线程池、日志都得自己写
  • JAVA : maven
  • Python : pip
  • Ruby : gem
  • Nodejs : npm

  • Sublime : Packge Control
  • Eclipse : Plugins

    问题: 虽然好了很多,但是包管理软件依旧存在问题,还是很混乱

  • 一种语言有多个包管理 ant -> maven - gradle -> sbt , easyinstall , pip
  • 包仓库里的版本过旧,导致很多场景必须下载,从代码编译,又回到了原始社会